什麽是DevOps?(二)從工廠生産流程看IT作業流程

看到標題,可能很多IT技術人會跳腳地說,寫程式是需要靈感的,是一種藝術,怎麽可以跟制式化的工廠流水線相比呢!“寫程式”這個行爲確實是藝術沒錯,同一個需求,每個人寫出來的程式都會不一樣,效能也會不一樣,不過生産線每個製程其實也需要技術,否則熟練的工匠不會那麽珍貴;但最重要的是,如果將視野拉大到整個IT的作業流程與工廠生産流程,其實是有很多相同點的,這篇文章就來談這個,而這最核心的概念就是限制理論“TOC, Theory of Constraints”

鳳凰專案,DevOps的實際應用小説

這幾年在談DevOps的圈子,有本書非常有名,叫做“鳳凰專案 (The Phoenix Project)”,内容以小説體的型式,描述IT部門如何讓一家製造公司從谷底翻身,裏面就包含了DevOps的概念與實際應用,強力推薦所有IT人都去看這本書,會發現網路時代的IT概念跟十幾年前怎麽差那麽多!最主要的原因如我系列文章第一篇講的,因爲網路技術突破了空間的限制,使得很多做法都重新調整了。而鳳凰專案這本書,最核心的精神,就是限制理論 (TOC),作者也在書最後面提到,他們花了近十年的時間在研究TOC,最後才寫出這本書,而鳳凰專案裏的許多内容,也是向限制理論作者所寫的第一本書“目標”致敬,同樣用小説體,情節安排也很類似。

淺談限制理論 (TOC, Theory of Constraints)

那究竟限制理論在講什麽?這個理論是由以色列的“物理學家”(你沒看錯,物理學家),Eliyahu M. Goldratt (臺灣翻 高德拉特),在1984年藉由”目標“這本小説提出,在管理學界造成非常大的震撼,到現在超過30年了,世界各國仍然持續再版,許多MBA學校也都將限制理論納入正式課程,一開始最主要是在製造業引起很大的回響,改變了很多生産流程。簡單來説,就像沙漏一樣,工廠的生産流程,每個機台的處理時間都不同,因此最慢的那個機台,就是整個生産流程的瓶頸點,也就是限制因素,它的產出速度決定了整個流程出貨的速度,所以要提高生産力,最重要是要改善瓶頸點的產能,否則在其他非瓶頸點的改善做再多也沒用。

這個概念除了工廠,在其他非製造產業也適用嗎?答案:是的。爲什麽呢?因爲一切都跟流程 (Process)有關。任何產業、任何公司,都是透過各式的流程來產生商業價值,不管是銷售流程、研發流程、製造流程、出貨流程、行政流程…等,除非所有工作都是由同一個人完成,否則只要分工就一定會有所謂的流程,而流程裏的瓶頸點,就決定了完成整個流程的速度,只有找到它、改善它,才有可能提高效率,產生更多價值,但當舊的瓶頸改善了,整個流程裏可能又會產生新的瓶頸,所以必須反復的去看整個系統,因此限制理論提倡的觀念,簡單可以分成五個步驟:

  • 找出系統的瓶頸 (限制因素,整體效能的上限)
  • 決定如何利用瓶頸 (充分利用瓶頸資源)
  • 根據上面的決定,讓其他流程來配合瓶頸 (一切以瓶頸為出發)
  • 提高瓶頸的能力 (整體效能提高)
  • 回到步驟一,重新檢視新的瓶頸

限制理論雖然一開始是在製造業造成轟動,但不管是軟體業、服務業、醫療甚至教育,都可以利用這五個步驟提高效率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高德拉特的四本書,分別應用在不同的情境,“目標” (生産的應用)、“絕不是靠運氣” (銷售的應用)、“關鍵鏈” (專案管理的應用)、“仍然不足夠” (資訊科技的應用),都是以小説形式書寫,所以看起來不會死板。

TOC在DevOps的應用

回到DevOps,一個軟體產品同樣是有流程的,從開發、測試、部署、上線、營運…等,每一個步驟,都需要不同的人協力合作,也就一定會產生瓶頸點,而現在軟體的開發方式是講究敏捷精神,快速開發、快速回饋、快速修正、快速循環,但想要做到這步,前提要先知道,究竟整個流程的瓶頸點在哪裏,才有可能去改善它,否則永遠都快不起來。

假如瓶頸是在開發速度,那就要考慮開發手法或工具是否需要調整,或是增加資源,不管是對外招聘或培養内部人員多工;假如是部署速度跟不上,可以考慮是否使用雲端PaaS服務,尤其是新創公司在高速成長期,不可能什麽都自己來,等什麽都準備好,商機早就被別人搶走了,因此聚焦在核心競爭價值,將其它非關鍵的事情外包,才有可能實現快速成長;假如是系統營運不穩定,那就先找出整個系統是哪裏最脆弱,最容易出事情,優先處理這些瓶頸脆弱點,才能讓整體系統效能提高。

當整個IT部門的效率提升到某個程度後,其實會發現,限制整體效率提升的瓶頸,可能轉移到別的部門了,或許是行銷單位、業務單位、物流單位…等,最後甚至是牽扯到整個公司的管理流程、公司政策…等“組織政治”的問題,事情就不是那麽單純了,不但要處理“事”,也要處理“人”,這是實際執行上,最困難的地方。

DevOps的實際案例

這幾天剛好有個非常好的DevOps案例,完全突顯出開發、部署、營運的重要性;這幾年的11月11日,都是電商的大日子,而2018年的這次大日,臺灣的電商們也卯住了勁,做了相當多的行銷推廣策略,結果證明相當成功,瀏覽人數大幅增加,但也因爲行銷太成功,PChome、MoMo的平臺都承受不了瞬間的壓力,而導致系統停止服務,游舒帆Gipi的這篇文章就討論了這件事 (雙 11 準備不足,PChome 和 momo 網站皆進入系統維護狀態),這個案例完全突顯出DevOps思維的重要性,在開發階段要是沒考慮到實際營運的需求,就算功能寫的再好,也會出現不得不停止服務的情形,就像Gipi文章講的,這其實是非常好的經驗,也是IT技術人員更可以向公司證明技術架構重要性的大好機會,不要抱著“我早就說過了”這種態度,每個人都是不經一事,不長一智,用商業思維的角度去跟公司報告IT技術在網路時代的重要性,我相信大部分的公司藉由這次的案例能更有體悟。

 

延伸閲讀:

什麽是智慧製造?淺談製造業的數位轉型

什麽是策略地圖?個人版要怎麽用?

商業分析之路

跨域職涯分享:從工程硬體到資訊服務,從專案管理到商業開發

開源軟體的商業模式分析 (一)

相關閲讀:

什麽是DevOps?(一)從管理與商業思維角度切入

什麽是DevOps?(二)從工廠生產流程來看IT作業流程

什麽是DevOps?(三)不刻意追求資源百分百使用率

 

發表留言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